師大新聞網訊近日,我校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潘明虎教授團隊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納米真空互聯(lián)實驗站李坊森副研究員、美國猶他大學劉鋒教授團隊在二維分子/無機材料異質結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此成果展示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來制造具有干凈界面和高度結晶的二維大規(guī)模有機/無機異質結構。該成果以“Large-scale 2D heterostructures from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 and graphene with distinct Dirac and flat bands”為題于2024年7月15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fā)表。我校為第一且共同通訊單位,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張鑫副研究員、猶他大學的李肖音博士、湖北工業(yè)大學的程正旺副教授以及蘇州納米所的陳愛喜和王鵬棟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潘明虎教授、高健智教授、李坊森副研究員和劉鋒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目前構建二維有機-無機異質結的策略主要涉及濕化學過程或剝離和轉移,導致界面污染、結晶不良或尺寸有限,限制了二維有機/無機異質結在未來電子器件中的應用。針對此問題,潘明虎教授帶領量子物質調控團隊與合作者共同展示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來制造具有干凈界面和高度結晶的二維大規(guī)模有機/無機異質結構,該結構適用于大多數(shù)范德華材料,非常有市場應用前景。研究還通過在MOS2基底上生長進一步驗證了實驗方法的普遍性,通過THPB-HOF單層誘導的自提升效應觀察到MOS2從塊狀到單層的帶隙轉變。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能源部基礎能源科學辦公室、中科院青促會、蘇州市科技局和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Nano-X等部門的經費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0211-5